我欣赏穷人家房子的颜色,没人相信这对国家意义重大

WechatIMG7828

题图 / Brecht Evens

 

田园诗

年轻的时候
我很清楚的是
我要让自己有所成就。
如今上了年纪
我走在后街
欣赏那些非常贫穷的
人家的房子:
屋顶与两边不协调,
院子里乱七八糟
堆满旧铁丝网,灰烬,
家具出了毛病;
栅栏和屋外厕所
用桶板和部分
箱子搭成,全都是,
假如我有幸看到
被涂了一种蓝绿色,
经过适当的风化,
是所有颜色里
我最喜欢的。
没一个人
会相信这点
对国家意义重大

作者 / [美国]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翻译 / 李晖
选自 / 《红色手推车》,明室Lucida

Pastoral

When I was younger
it was plain to me
I must make something of myself.
Older now
I walk back streets
admiring the houses
of the very poor:
roof out of line with sides
the yards cluttered
with old chicken wire, ashes,
furniture gone wrong;
the fences and outhouses
built of barrel-staves
and parts of boxes, all,
if I am fortunate,
smeared a bluish green
that properly weathered
pleases me best
of all colors.
No one
will believe this
of vast import to the nation.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不久,德国成了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有人在一片废墟中看到窗台上花瓶里盛开的花,并因此预言,这个民族必将能重建家园,浴火重生。

从一朵花里看出一个民族的未来,且不管是预言还是事后附会,从这个故事的流传度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愿意相信其真实性与合理性。

在这首诗里,威廉斯也言之凿凿,贫民窟里的一抹蓝绿色,对国家意义重大。为什么一朵花、一抹蓝绿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尤其重大呢?我想,那些持有同样看法的人,都会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他们看到了美,看到了美的价值与意义。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看见了美,就无法忍受生活中丑恶、粗鄙的事物。一张摆放花瓶的桌子,必然是干净、整洁的。因为美无法容忍混乱、无序与邋遢。一张干净的桌子,必须放在一个亮堂、温馨的房间里。所以你看,美是能促进正向循环的。一个注重身材美的人,必然不会忍受自己的满身赘肉;一个注重内在美的人,必然不会忍受自己内心贫瘠、粗俗、丑陋。美引领着人向前、向善,美给予人希望、动力,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见微知著,废墟中的花朵,彰显着一个民族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希望;贫民窟里一抹蓝绿色,展示出一个人或一群人对贫穷、混乱、无序、破败现实抵抗的意志。现实也许很糟糕,但不能丧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这一点,无论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意义都很重大。

在战后废墟和贫民窟里,一朵花或许是最无用的,用很多对美无感的人的话来说,就是“又不能当饭吃”。他们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好像就是“能不能当饭吃”,很多“不能当饭吃”的事物,比如一朵花、一首诗,甚至爱情、理想、内心的善良与正义感,都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这类永远持“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人,他们即使在物质丰裕的时候,也不会停下来欣赏一朵花的美,更不会看到美背后蕴含的巨大意义。他们所缺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温饱,他们缺乏的是对美的感知。

无论男女,对美有所触动,有所期盼,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当我们感知到世间的美,我们的心必有所呼应,内心的爱、感动、热情都会因此涌动。我曾固执地坚持一个观念,那就是“审美的自由是内心最大的自由”。《道德经》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当我们看见了美,便分辨出了美丑、善恶、爱恨。当一个人内心因为看见了美,而变得更为丰盈、宽广、热情时,他必将起而行,用双手去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身在泥泞之中,仍有人仰望星辰。这份执着,便是对美的期盼和追求。

 

荐诗 / 李小建

第3235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