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走进母亲的衣橱

WechatIMG9721

题图 / Marie Muravski

当我还很小

我曾经走进母亲的衣橱
我曾经小到只占据衣橱的缝隙
我缩微成一小颗纽扣
只希望贴在她的胸前听她的心跳

我曾经拄过那根拐柱
赤身裸体靠在木架上
有东西伤害我时  我就变到很小
小到让世人看不见我
我的视力却可以观察整个宇宙

我曾经穿过那件紧身衣
它掩护我躯体的伤残
我不想勇敢,我想倒地不起

但那坚固的形状护我起身
世界不再无声  噪声迫害我
我想躲进她的耳朵里蜗居
但她却发出更大的呵斥声

如图所示  我曾浸进浴缸
温水淹没至我的头顶
一室的火星溅出窗叶
那双手把它们捧起  滋润我的眼睛
世界依然危险  当我向晚年靠近
我能否拿起笔墨  向黑暗致意
我能否写下牌子  写下地址
写下日期  然后写下:闲人免进

作者 / 翟永明
选自/《全沉浸末日脚本》,一页folio出品

儿时躲进衣橱,成年藏进浴缸,晚年挂上“闲人免进”的门牌。我们似乎必须拒绝一些什么,才能躲开一些伤害,才能保护好自己成为自己。

那些把自己缩微成一颗纽扣大小的灵魂,敏感、弱小而坚硬。它们面对世界的危险,“不想勇敢”,”只想倒地不起“,想要在充满噪音的世界里蜗居而不得,无处藏身,衣橱、浴缸和“闲人免进”的门牌,都不过是权宜之计。

很多人可能一生都不会走出儿时的衣橱。那种黑暗与神秘,从全世界把自己择出去藏起来,从世界的视野中消失却似乎用拥有着全知视角的感觉,不仅带来暂时的安全,而且正如诗中所写:“小到让世人看不见我,我的视力却可以观察整个宇宙”——正在从与“危险”的对立中,从被动变成一种主动。

这首诗选自翟永明的最新诗集《全沉浸末日脚本》。我注意到诗人在这本诗集里所着重探讨的科技伦理与人类命运的问题,整本书带着某种强烈的末日科幻意味。所以我不觉得今天这首诗仅仅是一种个人化的创伤性书写。人终将独自面对眼前的黑暗,特别是当战争、疫情、科技与人工智能超越伦理的发展与运用等“末日脚本”业已运转起来的时候。

当我们向各自的晚年靠近,而人类也整体地走进自己的黄昏。作为个体,或许应该感到某种庆幸,因为这个末日和晚年的合流,而“黑暗”其实并非陌生人。它一直存在,从人类的童年开始,从每个人“还很小”的时候,从妈妈的衣橱里,我们就在面对着它。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