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们说再见
我视为是兴登堡号
的一种扩散:
1937年的那一场飞船的大爆炸
在中世纪的火焰中好似燃烧的城堡
在新泽西州的上空。
当你离开这间房子,兴登堡的阴影
进来占据了你的位置。
作者 / [美国]理查德·布劳提根
翻译 / 杜鹏
Every time we say good-bye
I see it as an extension of
the Hindenburg:
that great 1937 airship exploding
in medieval flames like a burning castle
above New Jersey.
When you leave the house, the
shadow of the Hindenburg enters
to take your place.
Richard Brautigan
兴登堡号,这是人类修建过的最大的飞行器,它是德国齐柏林飞艇公司打造的一艘硬壳飞艇,靠内充的氢气漂浮在空中,1936年投入运行。
这艘飞艇长245米,要知道泰坦尼克号长269米,辽宁号航空母舰全长304米,所以想象一下一艘远洋巨轮或小型航空母舰漂浮在空中,会是怎样震撼的视觉感受。
2个月前,地球上最大的飞机安-225运输机在俄乌战争中被摧毁,安-225的长度是84米,也就是说3架安-225可以被轻轻松松地装进兴登堡号巨大的气囊里。
兴登堡号的名字,取自1925年至1934年间的德国总统、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可以说兴登堡号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强大国度的象征。戈培尔曾经要求齐柏林公司董事长埃克纳把飞艇的名字定为“希特勒号”,但是被拒绝。不过,为了拿到资金援助,齐柏林公司还是与纳粹合作,在飞艇的尾翼上涂绘了红黑的“卐”字符。
兴登堡号主要用来执飞从欧洲到美洲的跨大西洋飞行任务,可以携带100多名乘客和工作人员。登上这样一艘空中巨兽进行跨洋飞行,是何等的浪漫壮观。
但在它运行的第二年,这艘巨艇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遭遇严重的火灾。事故报告认为飞艇在高空飞行时带上电荷,被潮湿的着陆绳传导到地面,产生电火花引燃了泄漏的氢气,并将飞艇的气囊一个一个地点燃了。
这起悲剧造成了36人死亡,更多人受伤。燃烧的飞艇在现场人群的眼中,留下了一段惨痛的记忆。当时在现场的一位广播记者赫伯特·莫里森,用了37分钟向全美国的其他人用声音现场直播了这起灾难,他专业且饱含紧张情绪的播报,让世界都感受到巨大的震撼。
最终,航空史因为这起灾难彻底改变,人类再也没有修建过兴登堡号这样的巨型飞艇,遑论投入运行。
兴登堡号事件发生时,布劳提根才2岁,在他的童年,一定是听过这个灾难故事,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首诗里,他把与恋人的告别,形容为兴登堡号灾难,而且就像这灾难的影响,久久挥之不去,成为永恒的、进入史册的伤痛。
作为一个拥有诗能力的写作者,布劳提根的短篇小说也有着类似的色彩:在简洁叙述的故事里,蕴含奇特的转折。
而这首小诗也运用了小说的手法,像电影一样,让飞船阴影的镜头,紧跟上一个人离去的镜头,造成了一种奇幻的效果,让一个人人都可能遇上的平常事,与史书上的灾难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进而让人惊讶不已。
是诗,还是小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