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起松声

WechatIMG23

题图 / Tjitske Kamphuis

 

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际,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作者 / [唐朝] 王勃

 

初唐的五律,直白铿锵,有的是气势和风骨。“肃肃”形容风势之速,劲风一起,躁热顿消,吹散乌烟瘴气,赋予我林壑清凉。风的来去不留痕迹,起落却仿佛“有情”—不舍昼夜,不分贵贱,慷慨惠施,为人送爽。更在夜晚到来的时候,吹动万山松涛,奏起美妙的乐章。

自来写咏物诗的,都是托物言志。王勃名列“初唐四杰”,六岁能文,十岁饱览六经,十六岁及第入仕,得唐高宗胜赞为“大唐奇才”。可惜他虽有青云之志,却郁郁不能酬,先是为了一篇文章被贬,再为匿杀官奴获罪,最后溺死海上,没活过三十岁。王勃的生命,炫丽而短暂;他的诗文却像这清风,“驱烟卷雾”,一路吹到我们胸中的林壑里来。

今天是读睡创办十周年,除了不得以噤声的时段,不辍地陪我们这些铁粉三千六百多个夜晚。在这人心浮燥的时代,难得!借王勃的这首《咏风》做生辰礼,配得上。

邂逅读睡那年,我刚回北京不久。之前在僻静的地方住了好些年,对着那扑面而来的繁华热闹,手足无措。

北京城变化很大。我走的时候,三环路还在建。回来,四环、五环、六环层层铺展出去,规规整整,像风调雨顺时长出来的肥厚的年轮。真正的大树倒是少了。小时候住的家属院是建国初期圈地盖的,在朝阳门外几里路已算是城市的边缘。大院四围是一栋栋灰砖的四层小楼,中间一大片空地,长满了高高的大叶杨。都不在了。如今那里是闹市中的闹市,钢筋水泥,玻璃霓虹,居大不易。

其实二十多年间时不时也会回来出差探亲,但常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租住的公寓楼就在三环边上的小区里,地段好,人气旺,有不少合租房,地下室都爆满,一个小区的人口恨不能抵别处的一城一国。三环路上更是日夜车水马龙,辚辚中夹杂着警车和救护车尖锐的鸣笛。

我睡不踏实,想起了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写的《海蒂》。那是享誉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电影、动画片、音乐剧也不知翻拍了多少遍。孤儿海蒂本来和爷爷相依为命,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小屋里,贫穷、简朴、快乐。后来她被送到大城市法兰克福,陪伴一位瘫痪的富家小姐。海蒂很孤独,很想家,患上了梦游症。她在梦里听见马车轮子轧过石板路的声音,以为自己终于回家了,山风正吹过杉树的枝头…… 我自嘲,好赖比海蒂小姑娘皮实,慢慢总会适应的。

就是那时候,有朋友推荐了这个叫“读首诗再睡觉”的公众号。每晚十点推一首诗,有诗人译者配一篇小文,有声优做“配乐诗朗诵“,创意单纯,做得极认真。每篇几万的阅读量,在那时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公众号里算不上大红大紫,但是熨贴。都市蜗居,夜深人不静的时候,仿佛总能在几句诗、一段文中得到抚慰。睡了,有时也会有风声入梦,是北京春天夹着沙尘的大风。大叶杨的枝桠间噗噗啦啦,青白的树干上有褐黑的疤结,像一只只眼睛,在光影里闪闪烁烁……

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读首诗再睡觉,愿君今夜安然。

荐诗 / OZ·潇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