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无数的他者构成,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配图 / Leonardo Devito

一种喜悦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想过的事
不要哭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正在想的事
不要哭

此刻我在想
某个人在世界的某个地方
正要想的事
不要哭

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这个世界上
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
我由无数的我构成

这是多么开心的事
我由无数的他者构成
不要哭

作者 / [韩国]高银
翻译 / 薛舟

 

当你意识到此刻你有一个绝妙的创意,却已经被别人想过,或者同时间里正在有别的一群人也这么想,甚至几年后还会有人继续这么想,你会不会觉得沮丧?因为你发现自己并不独一无二,你所有自以为的独一无二,都仅仅是自以为,而且大多数人都依赖于这种自以为的价值,让自己得以存活。

尤其以前还在倡导个性的年代,雷同成为大忌,没有任何人愿意成为他人的副本。但实际上,我们不应该为有“意识到自己并不独特”这种认知而沮丧。诗人教给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件事:“他者”并非独立于“自我”而存在的,这个世界正是由“无数的我”,也就是“无数的他者”所构成。我就是他者,他者就是我。所以不应该为此沮丧,而应该感到无比的开心。

我们当然有作为“我”的个性,所有人的所有个性都不能避免我们在很多事情上趋同,按照自以为个性的想法去做某件自以为个性的事情。

当里尔克写:“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的时候,那个所谓“严重的时刻”,正是我们“共情”或者“共振”的时刻,正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或者整体的“我”在发生“共鸣”的时刻。

当鲁迅写:“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时候,那一声惊雷,就是我们发生“共鸣”的时刻。这就是为什么,他又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鲁迅在濒死之前,并不为自己将死而感到悲伤,因为它知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将代替他生活下去,于是他更加切实地感知到了自己存在。

这当然是一种喜悦,一种生命的喜悦,一种意识到“我”之生生不息的喜悦。那就意味着你虽然仍然坚守着个性,但并不孤独,生命本来就是这么延展和延续的,所以不必哭。

高银的喜悦,大致也是基于此吧。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