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我不想被人杀死,我也不会杀死任何人

配图 / Yooyun Yang

 

▎共同的敌人   

战争要开始午睡了。战士们疲惫地走向自己的女友,担忧他们的话语遭到误读:
我们胜利了,因为我们没死。敌人也胜利,因为他们也没死。
失败只是个孤零零的词语。然而每个战士,在爱人面前却不是士兵:
若不是你的双眼一直盯着我的心,它已经被一颗子弹击穿。
或是:若不是我不想被人杀死,我也不会杀死任何人。
或是:我害怕你面对我的死亡,活下是为了让你放心。
或是:英雄主义,是个我们只会在墓碑上使用的单词。
或是:战斗时我想的不是胜利,而是平安,是你背上的那颗痣。
或是:平安、和平,你的闺房,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其微小。
或是:我在干渴时向敌人求水而不得,于是我呼唤你的姓名,便立即解了渴……
双方的士兵在他们的爱人面前都说同样的话语,
而两方的死者直到最后才懂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死亡。
这其中意义何在?意义何在?

作者 / [巴勒斯坦]马哈茂德·达尔维什
翻译 / 薛庆国
选自 / 《来自巴勒斯坦的情人》,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几天的大事件是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突然袭击以色列,然后遭到以色列的猛烈反击。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加重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本就艰难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巴勒斯坦平民接下来的生存处境。

10月10日,读睡推送了以色列著名诗人阿米亥的诗歌《锡安山和耶路撒冷的诗篇》,很多读者问,巴勒斯坦没有诗人吗?他们在哪里写诗,写什么样的诗。今天我们推送的就是巴勒斯坦伟大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的诗歌《共同的敌人》。

这首诗和阿米亥的那首诗一样,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战争只会带给普通人痛苦。那些参加战争的双方在战场上是战士,回到家都是和敌人一样的普通人,拥有爱情和普通人的生活,就像这首诗里列举的那些情话那样,“双方的士兵在他们的爱人面前都说同样的话语”。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死亡。阿米亥说,不要选我做你的情侣,因为不论你我谁死了,都要让对方承受巨大的痛苦。而达尔维什说,“我害怕你面对我的死亡,活下是为了让你放心”。既然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却仍然要打来打去,“这其中意义何在?意义何在?”

你也许会说,阿以冲突这样的历史难题,不是诗歌可以解释的,又或者说呼吁和平的诗歌在残酷的战争面前,简直“圣母”得可笑。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都被称为伟大的诗人,因为他们所呼吁的和平,并不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母心,而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平民内心的热望,不论是犹太人,还阿拉伯人。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本来是可以和平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达尔维什在海法就读中学时,曾深受一位名叫苏珊娜的犹太女教师的照顾,被他视为“母亲”一样的存在,而他的初恋情人,则是一位名叫丽塔的犹太少女。而这位少女,却死于一场枪杀:“在丽塔与我的眼睛之间……有一杆枪”(达尔维什诗歌《丽塔与枪》)。

在达尔维什看来,诗歌在紧迫的战争面前固然显得无力,但诗歌足以从审美与文化的高度去提高民众的认知,以摆脱偏见,抵抗狭隘。

 

荐诗 / 流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