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像情人一样沉默,像看情人一样看湖

配图 / Walter J. Philips  

在小山上看湖

 

晚上八点,
我们四人在小山顶的露台上看湖。
她俩在我右侧,他在我后方,
松松散散地站着,互相呼应。半侧身子。
椅子在身后不远处。靠着栏杆,
一口一口抿菊花茶依稀的甜味。
稀疏的树冠围拢,湖面只一亩大小,
远一点是路灯。更远的公路上有汽车。
她说:“空气真好,感觉真好。”
我说:“是的,连工地打桩的声音
都显得不难听了。”
我们像情人一样沉默,
像看情人一样看湖。

作者 / 马雁

 
十几年前这首诗影响了我,让我思考现代诗如何在描述当下生活的时候不像一个美式侦探或者欧洲学徒,如何在神韵上保留中文的模糊暧昧和简洁。

诗里面有一种温柔的距离感,如此公开的场景下,如此私密的情感。有细节描述,也有那些独属于中文语境的留白。

对我而言,这首小诗是现代诗如何实现古诗自然精神与流畅叙事的典范。所有的技巧都隐在句子下,句子本身像落花流水一样轻松随意。“松松散散”几个字用的舒服极了,和这首诗从前到后散落的数字量词一样,构成了全诗的肌理。栏杆,树冠,几亩…这些意象本可以发展地更具有古诗的表面感觉,但马雁拒绝了这种古意,她用自己的感受消化了这一切,甚至用打桩机这么现代的意象来破一下那种悬空的感觉。没有套路,诗中选择的一切都很真实很具体,所以最后的抒情也丝毫不让人觉得过分。

马雁写的时候可能没这么想过,天赋和技巧早就融入骨子里了,可能也不会有人觉得她的诗有古典精神,但我一直觉得学古人的皮相是无效的,我们只能书写自己当下的生活,而我们的精神一定也受过传统的滋养,这无法回避也不需要回避。

杜甫身上的现代性可能比很多用手机写诗的人还要高,而我们内心有些角落的保守,甚至自己也意识不到。

荐诗 / 反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