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殷实的爱,好过许多事

Kim Hyerim

有一些事物是不属于时间的

有一些事物的存在准确表达了时间
却不属于时间。百合芳香,茉莉清香
这两样事物让人心生感激
它们通常在清晨或午后
向你舒展开美的全部内涵
唯有殷实的爱 好过许多事
它驱使你在繁忙中停下来
独自与茶盏杯几对话
缱绻之蒸汽,沿盏顶攀爬
蜿蜒着不同的山川与大湖
自如描绘了这一节被使用的光阴
在一场雨水制造的狭小安歇里
我相信这就是时间疾走的痕迹
窗外湿树枝随风摇曳,仿佛从
另一个熟悉的、遥远时空穿越而来

配图 / Kim Hyerim

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里,时间早就被当成了需要“节省”“投资”和“消费”的资源,任何“未被充分利用”的时间,诸如发呆、八卦、说屁话、沉浸在自己世界、无目的地探索,或仅仅是休息,都被视为一种“浪费”,一种道德上的失败。随之而来的时间管理技术,引导个体对自己进行监视、评估和优化:你不但是牛马,甚至还成了牛马的义务监工。

我们觉得自己好像被殖民了,但却说不清楚那是什么。

这种功利化的时间观,使生活被简化为一系列待办事项的序列。那些无法被量化、无法产生明确“产出”的活动都被边缘化。但恰恰是那些“浪费时间”和“无所事事”的潜能,才构成人类创造力和自由的根基。

哲学家们提出过另一种解释时间的思路。譬如海德格尔区分了“钟表时间”和“本真时间”,前者是均质的、可测量的、无限的序列,而后者是与人的“在世存在”、与死亡和可能性相关的生命体验。本雅明则谈到“弥赛亚时间”,真正的革命性时刻是打断线性进程的“当下”(Jetztzeit)。他们都在提醒我们,应当从功利性的时间关系中脱离,重新理解此刻的意义。

李朋的诗正是这样一种努力。他把我们拉进一场雨天的茶局,并不是兜售某种生活方式,而是邀请我们经由诗歌创造一个不同的时间经验:

他校准我们的嗅觉,演示如何以百合与茉莉的香气来舒展特定的时节,又用它在记忆里打一个超越时空的结。他教我们从蒸汽的蜿蜒中看山川湖海,看瞬间与永恒的叠合。“殷实的爱”作为诗中唯一明确的情感力量,与花、茶、雨构成复调:爱不是被言说的对象,而是渗透在时间体验中的存在方式。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是它让我们在“停顿”中体会到“疾走”:茶盏前的安歇、雨水带来的片刻静止,本应是逃离流逝的庇护,但诗人却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停顿本身就是时间加速流逝的痕迹。我们越是努力停下来,就越强烈感到时间不可阻挡。这种悖论性的张力,正是诗歌的迷人之处。它提醒我们:真正超越时间的,并非无休止的忙碌或精确的管理,而是那些短暂而珍贵的“当下”。

查看原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