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谁受苦,都是我的一部分在受苦

 

题图 / Suntur
题图 / Suntur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庄园,
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作者 / [英国]约翰·多恩
翻译 / 佚名

No Man Is An Island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
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John Donne

这几天已经形成习惯,每天早起第一眼就是看最新的疫情公报,心中暗暗期待着“新增”赶紧下降,却总是事与愿违。今天的确诊和疑似新增又比前两天高出很多,几乎是在陡峭上升。专家说,新冠病毒的致死率远低与SARS。但致死率再低,那死去的也不仅仅是一组数字,而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

多恩说:“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每一个在疫情中死去的人,都是我们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人类这个概念的一部分,还是我们身体和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关在家里的人和那些在病痛中受苦的人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面对着这场瘟疫,只不过他们离病毒更近。

无论谁死去,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无论谁受苦,都是我的一部分在受苦。

这几天,我总是会想起林生斌,那个在杭州纵火案中痛失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男人,最近他因向武汉默默捐出5000个口罩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这个被人称作林爸爸的人就走上了以公益疗愈痛苦的道路。如果你关注他的行踪,就会知道他在做着什么。老婆孩子在天堂,但有更多受苦的孩子们仍然在地上。以近乎圣徒的勇气活下去,做些事情,而不多想其他,又总令我想起加缪《鼠疫》里的里厄医生。

在《鼠疫》最后一章,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里厄医生的想法:“每当他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内心的思想直接掺合到成千上万的鼠疫患者的呻吟中去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自己所经受的痛苦没有一项不是别人的痛苦,想到平时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痛苦往往是与别人毫不相干的,而现在大家却都能够同病相怜,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这种快慰应该这么理解,它其实是人们在经历过生死之后,对同样作为人类一份子的他者“同病相怜”的一种高度体认。

鲁迅不也有这样的表达吗?“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瘟疫蔓延的日子里,每天都有无数个故事在发生。每个故事都和我们有关,因为这一场瘟疫,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叙事。就像一场噩梦,人们知道它总有结束的那一刻,当我睁开眼,世界一如从前。但如果噩梦醒不来呢?假如瘟疫下的生活变成一种常态,我们是否还会像这样每天关心这些故事,这些人,他们是否又重新变回一个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假如我们原本就生活在另一种“瘟疫”里呢?

荐诗 / 流马
2020/02/05

第2524夜​第2524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