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从市民尖尖的头顶飞起,
叫喊声回荡在所有的空气。
屋顶工纷纷摔落,断成两半。
沿海地区——人们读到消息——潮水正上涨。
暴风雨已来临,狂野的海
跳上岸,为了粉碎坚固的堤坝。
大多数人患了伤风。
火车从一座座桥上坠下。
1911
作者 / [德国] 雅各布·范·霍第斯
翻译 / 黄雪媛
Dem Bürger fliegt vom spitzen Kopf der Hut,
In allen Lüften hallt es wie Geschrei.
Dachdecker stürzen ab und gehn entzwei
Und an den Küsten – liest man – steigt die Flut.
Der Sturm ist da, die wilden Meere hupfen
An Land, um dicke Dämme zu zerdrücken.
Die meisten Menschen haben einen Schnupfen.
Die Eisenbahnen fallen von den Brücken.
1911
Jakob van Hoddis
范·霍第斯的这首末日之诗发表于1911年1月11日。之前几个月,欧洲和美国盛传着关于哈雷彗星将与地球相撞的流言,大小报纸热烈争论着世界末日的来临。
某位柏林的天文学家告诉世人,哈雷彗星只会用它的尾巴轻扫过大气层,“其危险性甚至比不过一缕蛛网对一头奔跑着的大象的威胁”。但人们宁愿迷信一颗“灾星”,而不愿相信科学。于是,乡下人终日惨惨郁郁,城里人却兴奋无比。巴黎和柏林这样的大都会洋溢着节日气氛,餐馆酒肆通宵达旦营业,人们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情狂欢作乐。人类若能一起死,大概就能视死如归。
在诗歌发表后的第二年,诗人精神错乱,此后几年辗转于精神病院或疗养院。很有可能,范·霍第斯并不清楚自己在文学史上扮演的角色——他成为了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驱。
所谓“表现主义”,即是夸张地表现世纪转折后欧洲人所罹患的 “时代精神病”。“上帝已死”,信仰崩塌,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有种种堕落疯狂或兴奋激越的表现。正好那时心理学也开始突飞猛进,人们好奇地窥探起心灵黑洞,洞底刮起的风暴席卷了理智的天空。疾病,犯罪,颓废,世界末日,儿子对抗父亲而导致自己发疯或自杀,这些都是德国表现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诗中罗列了一串似乎缺乏关联的末世图景:帽子从市民尖尖的头顶飞起(“尖头”或是对小市民的影射);屋顶工人一个个摔落,断成两截——疏离的叙述下,“人”被“物化”,失去了痛感,就无所谓悲惨;大多数人患了伤风——疾病如同“物”的统一标签。而“海”却像人一样“跳跃着”,怀着摧毁堤坝的意志。象征着秩序的火车从一座座桥上坠下,如同一个个语词偏离了它们千百年来的语义轨道,极速崩坏。
这末日景象令人恐惧,但是旧世界的逝去也意味着一个新世界即将诞生。在种种暗流中,也许正积蓄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光流,带领有勇气的人们走出幽暗的山洞,像奥德修斯一样踏上漫长的返乡之旅。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