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帘里漏进来的泥土的香,
在浅春的风里它几乎凝住了;
小病的人嘴里感到了莴苣的脆嫩,
于是遂有了家乡小园的神往。
小园里阳光是常在芸苔的花上吧,
细风是常在细腰蜂的翅上吧,
病人吃的莱菔的叶子许被虫蛀了,
而雨后的韭菜却许已有甜味的嫩芽了。
现在,我是害怕那使我脱发的饕餮了,
就是那滑腻的海鳗般美味的小食也得斋戒,
因为小病的身子在浅春的风里是软弱的,
况且我又神往于家园阳光下的莴苣。
作者 / 戴望舒
选自 /《戴望舒诗全编》,梁仁编,1989
戴望舒的这首现代新诗,处理的是旧诗中常用来指代怀乡之情的“莼鲈之思”。西晋文人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吴江(苏州)的莼菜羹、鲈鱼脍,便毅然辞官还乡:“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思吴江歌》)戴诗中的主人公则感于“浅春的风”,风中凝住的泥土的香,勾起了他对家乡小园莴苣的神往。
通向故乡的吃食,往往见于细小素淡之物。周作人撰文《故乡的野菜》,追忆、考究的只是荠菜、紫云英一类遍诸乡野的草芥,只不过,这些易得之物吃去总是“他乡风味”,不复是儿时的了。吃食大概只是轻巧的由头,背后关乎故乡记忆的滋味,才愈显沉重。所以,戴诗用了第二段整整一节,来拟想家园生活的日常。
然而,这首诗最精巧之处,还在于“小病”的双关指向。除了医学意义上的疾病,“我”另忍受着精神上“怀乡病”的困扰。两种“小病”甚至在诗中达成了微妙的纠缠。第二节提及的病人服用的“莱菔叶”(萝卜叶),因健胃消食之功效,暗示病中不宜进食,并照应了最后一节所言“那滑腻的海鳗般美味的小食也得斋戒”。然而,这些需要“斋戒”的吃食,却正是疗救“怀乡病”的良药。“小病的身子在浅春的风里是软弱的,/况且我又神往于家园阳光下的莴苣。”所以,这首“脆嫩”的莴苣之作并无治愈的功能,它只能周旋于两种“小病”之中,加剧脱发的焦虑。
荐诗 / 曲木南
2017/04/12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