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诗应出之天然,
像花茎,以粪为肥,
在迟钝的土壤里慢慢生长,
终于成为不朽的美丽白花。”
“天然?别见鬼!乔叟怎么说的,
做诗需要长年的辛苦,
不辛苦诗就没有血液。
听任天然,诗只会乱爬,
像枯草一样无力,又怎能穿透
生活的铁壳!伙计,你得流汗,
得苦吟到断肠,如果你想
搭个楼梯接诗下凡。”
“你说这话
像是从来没有阳光突然照亮心灵,
使它不再在黑路上摸索。”
“阳光得有窗子
才能进入里屋,
而窗子不是天生的。”
就这样,两个老诗人
拱肩喝着啤酒,在一个烟雾腾腾的
酒店里,四周声音嘈杂,
谈话人用的全是散文。
作者 / [英国] R·S·托马斯
翻译 / 王佐良
‘Listen, now, verse should be as natural
As the small tuber that feeds on muck
And grows slowly from obtuse soil
To the white flower of immortal beauty.’
‘Natural, hell! What was it Chaucer
Said once about the long toil
That goes like blood to the poem’s making?
Leave it to nature and the verse sprawls,
Limp as bindweed, if it break at all
Life’s iron crust. Man, you must sweat
And rhyme your guts taut, if you’d build
Your verse a ladder.’
‘You speak as though
No sunlight ever surprised the mind
Groping on its cloudy path.’
‘Sunlight’s a thing that needs a window
Before it enter a dark room.
Windows don’t happen.’
So two old poets,
Hunched at their beer in the low haze
Of an inn parlour, while the talk ran
Noisily by them, glib with prose.
by Ronald Stuart Thomas
这是熟悉而有趣的一幕,两个老诗人争论诗歌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是“天然派”,一个是“苦吟派”。
议题很古老了,古今中外的诗歌都曾为此争论不休,并没有定论,因为他们都对,都有各自的成就和价值。
我们可以很轻松的举出中国古诗的例子。像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就比较接近“天然派”,甚至是李白,也算是“天然派”的一种,他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甚至足以成为这一派的美学原则。而以杜甫为宗师以降的,李贺、李商隐,尤其是“郊寒岛瘦”的孟郊和贾岛就是毫无疑问的“苦吟派”了。李贺的“寻章摘句老雕虫”,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一个叫卢延让的说“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确实都够辛苦。他们都应该是乔叟的知音。
拿英国诗人来说,我们也许会觉得“湖畔诗人”比较接近天然,而诗歌进入现代派以来,似乎就已经和“天然”绝缘了。有的诗人活得辛苦,诗歌也不容易,比如迪兰·托马斯。但这也不绝对,艾略特作为现代派的拓荒者,诗歌写到精神忧郁,而生活就没有那么“辛苦”。
关于诗歌中“两位老诗人”的讨论,作者的态度才是最值得注意的。也许R.S.托马斯较为认同后者,他接受采访时有段话似乎可以佐证:“完成一件工作就有一种成就感,但其中也有一个可怕的陷阱。有一次灵感突然闯入,我写下了这首偶感。第二天早上再把它重读一遍时,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当时觉得它很得意”,他还说,“诗神是个婊子,你不能对她吹胡子瞪眼睛。”他被公认为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作为一个牧师、一个性情执拗的隐士,终生隐居在威尔士。
“听任天然,诗只会乱爬,像枯草一样无力,又怎能穿透生活的铁壳”,这差不多也是托马斯最想说的话吧。
我想这首诗真正的重点,恐怕在诗歌的结尾。作者给出此次深夜谈诗的一个极为戏剧化背景——烟雾腾腾的酒店,人们正在高谈阔论,却全部是用“散文”,没有人用诗歌来交谈。正是这个场景,暴露出诗人对诗歌怀疑和嘲弄的一面(就连两个老诗人的严肃讨论都显得讽刺起来)。
既然这样,诗歌的存在感在哪里呢?酒店里周围的人,恐怕都不会注意到,在他们中间,会有两位诗人,正在认真讨论严肃的诗歌问题。诗歌在他们那里,偏偏是不在场的。到底是诗歌在场却不被看见让人觉得无奈,还是诗歌以这种方式出现在生活中,反而凸显出诗歌的必要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今天是世界诗歌日,也是世界睡眠日,对读睡来说尤其具有特殊意义——这是自读睡诞生以来的第10个“读首诗再睡觉日”。带着一个诗歌问题入眠,会做一个有诗歌在场的梦吧,或者可以在梦中加入到两位诗人的讨论中去。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