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神是为了看而造双目,那么美就是自己存在的缘故



题图 / June Pauline Zent

杜鹃花

有人问,花从哪里来?

五月,当海风刺穿我们的孤独,
一丛清新的杜鹃让我在林间停驻。
无叶的花朵在潮湿的角落里铺开,
荒野和迟缓的溪流也感觉到了爱。
紫色的花瓣,飘坠在池塘里,
给幽暗的水面增添了几分明媚,
红雀兴许会来这里梳理羽翼,
即使花儿让心仪的它自惭形秽。
杜鹃啊!如果智者问你,这样的景致
为何要留给不会欣赏的天空与大地,
告诉他们,若神是为了看而造双目,
那么美就是自己存在的缘故:
你为什么在这里,玫瑰般迷人的花?
我从未想过问你,也不知晓答案;
可是,无知的我有一个单纯的想法:
是引我前来的那种力量引你来到世间。

作者 / [美国]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翻译 / 灵石

THE RHODORA:

ON BEING ASKED, WHENCE IS THE FLOWER?

In May, when sea-winds pierced our solitudes,
I found the fresh Rhodora in the woods,
Spreading its leafless blooms in a damp nook,
To please the desert and the sluggish brook.
The purple petals, fallen in the pool,
Made the black water with their beauty gay;
Here might the red-bird come his plumes to cool.
And court the flower that cheapens his array.
Rhodora! if the sages ask thee why
This charm is wasted on the earth and sky,
Tell them, dear, that if eyes were made for seeing,
Then Beauty is its own excuse for being:
Why thou wert there, O rival of the rose!
I never thought to ask, I never knew:
But, in my simple ignorance, suppose
The self-same Power that brought me there brought you.

Ralph Waldo Emerson

 

今年,我所居住的地方经历了一个气温异常之低的春天,如今五月将尽,空气中终于吹来了第一股温暖有力的风,开始驱散盘桓许久的阴冷孤独,鼓舞人们从房子里走出来,重新走入隔绝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自然。

这景象也正与爱默生这首《杜鹃花》的背景相合。在诗中,诗人也同样是从他的孤独之中踏入苏生的自然,遇到了一丛独自开放的杜鹃花。于是,诗人在花朵面前发问,探求美的意义,以及诗人与自然,还有自然背后更为超越的力量之间的联系。

乍看之下,诗中的杜鹃花是孤独的,是开在角落之中无人欣赏的,然而它却又时时都在与周遭的环境发生互动,它将爱带给荒野和溪流,给池塘增添着明媚,又让红雀自惭形秽——这些都暗示着,爱默生笔下这丛杜鹃花所代表的,与其说是一种孤独的美,不如说是诗人将这种美从附加在其上的那些“有用”、“有价值”东西中剥离了出来,让它独立于理性的欣赏而存在,让它离开世俗之物,或者说世俗之物的价值,单单专注于美的自身,去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或意义,去昭示某种更为普遍的价值与关联。

而对于爱默生本人来说,这种价值与关联也是他本人哲学思想的内核。作为一个一位论派的牧师(这个派别因不承认上帝的三位一体而遭到基督教主流的反对),他虽然在神学上否认着存在于上帝自身的关系,却明确拒绝将上帝与世界分开,并强调人与上帝之间广泛而直接的交流,就像在诗中“上帝-诗人-杜鹃花”之间所体现的一样。

而美的存在就是这种关系的襻带,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原因。或者说,人类本来也无需让美去服务于泛化的伦理或道德目的,因为那独立的、单纯的美给我们带来的,很可能是更重要的东西。

荐诗 / 肖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