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暂,虽然我对孩子们隐瞒这点。
生命短暂,而我已挥霍已身
用了一千种美妙又荒唐的方式
而这一千种美妙地荒唐的方式
我也会瞒着孩子们。这世界至少
百分之五十是可怕的,这还是
保守估计,虽然我对孩子们隐瞒这点。
每有一只飞鸟,就有一块石头掷向飞鸟。
每有一个被爱的孩子,就有一个孩子被打碎,被装袋,
被沉入湖底。生命短暂而这世界
至少一半坏透了,每有一个善良的
陌生人,就有一个会把你击垮的人
虽然我对孩子们隐瞒这点。我正努力
向他们推销这个世界。任何一个称职的房产中介
带你穿过一栋真正的烂房子时,都会喋喋不休地
谈论它的好骨架:这地方能变得很美,
对吧?你大可以让这地方变得很美。
它发表于2016年,极具暴⼒性与张⼒的⼀年。
这⼀年,英国脱欧公投(2016.6.23),特朗普第一次当选美国总统(2016.11),欧洲接连发⽣重⼤恐怖袭击(巴黎恐袭、布鲁塞尔恐袭),三岁叙利亚⼩难民艾兰·库尔迪(Aylan Kurdi)俯卧在海滩上的⼫体传遍全球,美国发⽣了历史上最致命的⼤规模枪击事件之⼀——奥兰多脉冲夜总会枪击案(49⼈死、53⼈伤),以及多起警察枪杀⾮裔美国⼈的事件(路易斯安那州的奥尔顿·斯特林、明尼苏达州的费兰多·卡斯提尔)。
这⾸诗精准地捕捉了那个特定年份弥漫全球的普遍焦虑、悲伤和⽆助感。《纽约时报》称其为“⼀⾸诗定义了⼀个动荡的⼗年”,《华盛顿邮报》称它为“绝望时代的国歌”。
它的影响⼒远超⽂学圈层。从乌克兰战地作家到⽓候活动家,均对此诗多次援引。从美国控枪集会的民众朗诵到⼊选哈佛⼤学“公共悲悼”研究课程;从美剧《我们这⼀天》、《⼥⼦监狱》引⽤诗句到摇滚乐队创作同名歌曲;从星巴克杯⾝印诗活动到宜家将其改编成家居⼴告;从艺术家创作“⽯头与飞鸟”主题雕塑(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到编舞家依诗编排现代舞《50%Terrible》(纽约林肯中⼼上演)……
处处可见BBC的评论——它“⽤美为绝望消毒”。诗⼈后来在访谈中说,每天她都能收到读者邮件,说把诗贴在冰箱上或纹在⾝上。“好⾻架”(goodbones)成为废墟中重建希望的全球性符号——它读起来如此锥⼼刺⾻又满怀慰藉,我想,并不是这个世界真的值得被信任,只因为诗⼈是⼀个母亲。
母亲的形象⾮常复杂:她既是真相的亲历者(“我已挥霍⼰⾝”、“⽣命短暂⽽这世界/⾄少⼀半坏透了”),又是反复吟诵“though I keep this from my children”(虽然我对孩⼦们隐瞒这点)的推销者,这是全诗的基⽯,理解了这个⾏为,就理解了整⾸诗的隐痛、悖谬与深沉的爱。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