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
我写诗
没秘笈。 你
懂这门语言。
知道散文结束
诗歌方开始。
写诗应该没有
开场的祭唱。
听者当清醒
并认识到
乐章已奏响
一段时间。 愿
不要有咳嗽,
不要有叹息。 诗
是一个魔咒,
由元音辅音织成,
逻辑在此缺席。
别问诗的
韵, 因为
它只忠于
生命的律动。
如果能, 语言
就会捉弄你。
句法是词的
诡计, 用来约束
精神。 诗
经由心
抵达智。
作者 / [英国] R.S. 托马斯
翻译 / 程佳
选自 / 《R.S.托马斯晚年诗选:1988-2000》楚尘文化
Don’t ask me;
I have no recipe
for a poem. You
know the language,
know where prose ends
and poetry begins.
There should be no
introit into a poem.
The listener should come
to and realise
verse has been going on
for some time. Let
there be no coughing,
no sighing. Poetry
is a spell woven
by consonants and vowels
in the absence of logic,
Ask no rhyme
of a poem, only
that it keep faith
with life’s rhythm.
Language will trick
you if it can.
Syntax is words’
way of shackling
the spirit. Poetry is that
which arrrives at the intellect
by way of the heart.
这首诗可说是R.S.托马斯的诗论。诗歌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好回答的是,诗歌不是什么。晚年的牧师R.S.托马斯专注于内心的追寻,对语言的局限性越发明了。如果一首诗没有呈现出诗人内心的觉悟而达于他人的心灵,这就不得不怀疑语言本身了。
“别问我/我写诗/没秘笈。你/懂这门语言。”如此简单的话语,仿佛随口说出,但是一语道出诗歌的真谛:诗歌没有秘笈,诗歌不是单单教育可获得的,甚至不是一切外在的东西,诗歌必定是一个人的天才:本性的禀赋。一个人只要在内心挖掘得够深,那里必定有诗歌。挖掘,是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勘破我们的杂念和欲望,勘破层层铺设的执念的借口,看清楚本来的心。所以说“你懂这门语言”。
“知道散文结束/诗歌方开始/写诗应该没有/开场的祭唱。”散文是说,而诗歌恰恰是不说。在不说的地方,诗歌开始了。诗歌是直接的,由心到心,也不需要开场白。
“听者当清醒/并认识到/乐章已奏响/一段时间。愿//不要有咳嗽/不要有叹息 诗/是一个魔咒/由元音辅音织成。”接下来,托马斯开始揭示“语言”这个魔咒如何起作用。
“逻辑在此缺席。”当我们看见一片树叶,在看见最初的刹那,我们反映的是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然后就被“柳树叶,鹅黄”等词语代替了。我们的心本来有观照的能力,在起初观照的刹那之后,词语就代替了事物。这一刹那的时间太短了,我们基本上无从觉察,所以会认为没有。词语的世界,自己会创造衍生,逻辑思维开始运行,这样离开本来面目越来越远。所以托马斯说:“语言/就会捉弄你/句法是词的//诡计, 用来约束/精神。”
对我们来说,用语言描述一些东西容易,但说一些语言无法形容的东西就难了。大部分人会说某种无法形容的心情或感受,再多就没有了。而博学的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命名的事物。这说明,语言已经代替了观照。语言左右着我们。语言戏弄我们太容易了。
事物本身是自在的。借用一个场景:以手指月。月是事物,手指是语言。语言是代替不了事物的。如果只有语言,那么就可以说,语言表达了多少,语言也就遮盖了多少。这就是意义对诗歌的伤害。
诗歌是借用语言的,这就注定了“诗写”无法自在,我们无法写出真正的“诗”来,所有的诗,都只有诗意或者对诗意的模仿。但是我们既然这样做(写诗),我们就 得设法利用语言,让诗歌变成我们写出的之外的东西,而恰恰不是我们写的那些字。
“诗/经由心/抵达智。”诗歌应该开启不一样的道路。诗人的责任之一,应该是解救那些被意义围困的人们。人们在从意义的围困中释放的时候,产生愉悦的快乐的感受,这就是诗歌的审美之源。
荐诗 / 牛慧祥
2015/04/25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