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世界已经存在很久了:
从一个黑暗的房间醒来,起身,
——我莫名地意识到这一点。
没有洗漱,我开始走动。
汽车的声音在墙外轰鸣,
壁龛上神像的脸色我看不清。
木门的把手发凉。
不知何时我穿上了拖鞋。
邻近的房间,红色的蜡烛没有熄灭。
一个宽绰的仓库在等着我,
堆积着我未结识的物品。辨认标签后,
我明白,自己偶然地占有了它们。
喑哑的冰箱旁边,我触到一个拉索——
卷帘门慢慢升起——这时我记起,
我是一个年轻的商店店主。
出门之前,我注视天花板,
那个简易的吊灯,我愿称之为室内的星辰。
我努力想要记得,我们这儿是否曾有过露天的时代。
作者 / 江汀
选自 / 《明亮的字码盘》,副本制作,2014年6月
“我在找一张图片。这张图不能太小清新,不能过于具象,最好有些怀旧又带点儿疏离感。”几天来,我一直想为这首诗找到一张最合适的配图,为此还私下问过几位玩摄影的朋友。但最大的困扰是,几乎找到的所有图片都不符合我对它的感觉,将其归咎为我的词汇量过于匮乏也未尝不可。
琐碎的细节陈述带来一种恍惚的错觉,又像是有意的拖沓,延伸出动作上的迟缓。这首诗让人有些迷惑,——“我”在微微亮起的晨光里试图确认些什么,最终却一无所获。至于“醒来”,似乎也只是为了再次入梦。又或者,这本身就是一场梦游的记录。
也许我是一名过于固执的读者,更愿意凭直觉去辨认一首诗的气息,也正因如此,几乎是故意地,轻易忽略了这首诗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隐喻。
荐诗 / 束杰
这首诗写了一种外出的状态,其中的迷离最为动人。
诗的第一句即是从迷离中得出的一个结果。当诗人从“黑暗的房间醒来”,莫名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迷离继而由一系列动作而来:没有洗漱,我开始走动;不知何时我穿上了拖鞋……直至最后一句:“我们这儿是否曾有过露天的时代?”这不再是动作,而是思考,与诗的开头形成呼应。“时代”二字,使得“黑暗的房间”被赋予了象征的意味,“醒来”即是觉醒,意即诗人对时代的一种觉悟。
米沃什在《诱惑》一诗中曾写道:“如果不是我,那么另一个人也会来到这里,试图理解他的时代。”舒尔茨则在短篇小说《肉桂色的铺子》里描写了一家店铺,那个封闭的空间里让人产生幻想、乃至发狂。在诗人江汀的笔端,“物品”成为欲望的化身。当“一个宽绰的仓库在等着我,堆积着我未结识的物品”,这个时代物之于人的诱惑已经不难想象。
荐诗 / 陈家坪
2014/08/15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