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外谁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Dani SOON

柳絮词二首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作者 / [清代] 曹雪芹
选自 / 《红楼梦》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庚辰本)

 

很难讲,身处“一团团逐对成毬”的杨柳絮中,口罩遮面的我们,还能否生发出朴素的诗意。借助大观园诸芳流散前的最后一次诗社雅集,《红楼梦》抖散开漫天“柳絮”——那些如今只供我们想象的,近三个世纪前清代闺秀的美丽与哀愁。

勾动诗兴的为什么是柳絮?这要回溯至千年前。《世说新语》里讲到东晋的一场雪:围绕着“何物以咏雪”这个诗学问题,谢道韫(谢安侄女)随口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瞬间完爆了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诗学问题由此升级为性别问题:“咏絮才”用以专指才女。真实的江南雪究竟什么样?我没见过。但就在一周前,当我突然遭遇窗外柳絮弥漫而来的视觉震撼时,有那么一瞬间,当真错觉地以为:自己颠倒进了茫茫雪中。

怎样细读这两首词?是不是与“堪怜咏絮才”“可叹停机德”的判词相呼应,分别暗示了黛、钗二人的性格和命运?红学家自有解答。而我所感怀的,另有因由。曾有朋友跟我讲:“‘红楼’诗词不下百首,却都要贴合人物的身份和情节的需要,有些要写的‘差’,有些要写的‘好’,而‘好’的也要均衡用力,诸如钗、黛“咏絮”二词,实在是‘双峰对峙’的佳作,而所有种种,都竭雪芹一人之力、分饰多角,其真可谓重度精分患者也!

“精分”倏忽让我意识到,这两首词共生于作家一人,或许本就隐含着某种个人态度:试想三百年前的京郊,贫病于寒舍之中的曹雪芹,自然多感喟“漂泊亦如人命薄”;而他苦心坚守“红楼一梦”,不正是“万缕千丝终不改”,抵抗着“委芳尘”?黛、钗咏絮二词,实际上代表着每个人都会(同时)亲临的两种心情和境遇,而我们唯有“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因为“精分”本就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

不过,态度归态度,就文学理想而言,曹雪芹于二者之间,似乎仍有所选择。庚辰本这一回“咏絮”过后,我们的总导演紧接着安排了众佳人放风筝。正如其柳絮词所言“凭尔去,忍淹留”,林黛玉很快就断了风筝线,任凭它寂寞地流落荒野,“只是不忍”。这样一个“嫁与东风春不管”,却有宝玉把自己的风筝剪了去,“教他两个做伴儿罢”;而“凭借力”“上青云”的薛宝钗呢?你我都知道结局。

荐诗 / 曲木南
2015/04/21

 

题图 / Dani SOON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