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兵乒乒乓乓兵,乒!

WechatIMG9482

未标题-1

未标题-2


诗人陈黎的这首《战争交响曲》是一首著名的图像诗。图像诗又被称为具体诗(Concrete Poetry),这种类型的诗歌追求诗的视觉效果,主张打破形式与内容,诗与画的界限。图像诗在纸上所呈现的状态以及它的读法往往决定着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与主题。

这首《战争交响曲》并不难懂,诗人在这首诗中用重复使用四个汉字的方式,在视觉上完成了一场汉字对战争场面的一次模拟。在这首诗中,“兵”在“乒乓”声中成为了“丘”,这是何等的惨烈?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诸如“历史”“政治”这样贴在战争上的标签全都撕了下来,用人的立场,直取战争的核心,用一种近似于弹奏的方式还原了战争的过程,从而产生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作为一名译者,我还在想,这样一种依托汉字“象形”特点的图像诗,恐怕很难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最起码是很难通过直译来翻译。后来,当我和这首诗的作者沟通的时候,才得知,原来这首诗因为太过“有名”,早已被译成了很多种语言。因为我只懂汉语和英语,所以我很难去判断这首诗在其他语言中会以一种什么效果呈现。

在我读到的译本当中,我个人比较喜欢欧阳昱对这首诗的“演译”或“创造性翻译”(creatively translated)——在这里,我故意造了“演译”这个词,因为我姑且称这种翻译为“表演式翻译”。

欧阳昱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把原文中的四个字直接用一个单词全部概括,就是“soldier”(中译为士兵),并用改变字母颜色的方式,“演译”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译者欧阳昱用一种拆词的方式,将“soldier”(士兵)拆成了“sold”(卖),“old”(老),“die”(死),从而还原了士兵被卖到战场上,然后变老,然后死去,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和原文不同的是,陈黎的原作更多是突出汉字的“形”和“声”的特点,而欧阳昱的这个译本,则注重英语单词里多义的一面。

在原文中,“乒乒乓乓”既是士兵倒下的声音,也是枪炮的声音。而在欧阳昱的英译中,“soldier”的读音则更接近一种炮弹飞过时,“嗖嗖”的声音。

记得诗人欧阳江河有首诗叫《汉英之间》,诗的结尾是“从一个象形的人变成一个拼音的人”,从语境上来讲,欧阳江河的这首《汉英之间》和陈黎的这首《战争交响曲》并无关系,但是这句诗却很好的概括了欧阳昱的这次“演译”。在战争面前,只要是人,无论是“象形的人”还是“拼音的人”,都毫无尊严可言。

 

荐诗 / 杜鹏

发表评论